我在橡树这十年
七月窗外骄阳似火,不由我想起2017年的七月。那年的天气也像现在一样,天天高温。先生董礼仁从7月12日拒绝进食已有5天了,人瘦的肚皮贴背了,可无论家人怎么劝说,就是嘴不张开,喂不进食。从医药用书里,查阅到老年痴呆患者症状,其中有一条:不知饥饱。再不送医院,只有饿死一条路了。当时我和儿子有多焦急啊,一边是不进食,一边是抗拒去医院。那几天,我们跑了多家医院,最终认为橡树医院是最妥的。一是离家路线不是太远,二是好多同事的父母亲也都住在这里,而最打动我的是医院医务人员的热情、真诚!她们能耐心的听你诉说先生的病况,能理解家人的困境,能伸出爱的双手接纳。终于在2017年的7月17日,先生住入了"橡树"!
橡树医院今年10岁了,先生在医院住了也有7个年头了。这7年里,他无时无刻地得到了医生、护士和护工最好的治疗,最好的照顾。记得刚进医院时,已经不进食六天了,当时的主管崔医生告诉我,必须要插鼻饲进食。我哭着摇头拒绝,崔医生耐心分析给我听,为什么必须插鼻饲,还带我去其他病房看插鼻饲的病人,告诉我不是一直插下去,只是目前只能这样提供食物,让他活着,待身体体重恢复些,他想张嘴吃食物了,可以拔去。果然,经过近一个月的治疗,先生的体重从进医院时的104斤,逐渐到了114斤,继而120多斤...待想张嘴吃饭时,管子也拨了。尽管矢智仍存在,但一条命是保住了。
2020年3月的一天傍晚,护士长打电话告诉我,先生昏迷不醒,可能是患脑梗了。这一夜我紧张了一夜。2020年是新冠肺炎疫情最紧急的时期,所有人都宅在家里,护士长告诉我医院特批只能来一位家属。那天,我一早趕往医院,护士已等待在门囗,不仅仅是戴好口罩,而且穿上了防疫服。见了护士长和陈主任,她俩安慰我不要着急,已经联系好了,去做脑部CT。记得那天,是护工吴师傅和赵师傅两人一前一后拉推着先生的病床去的。三月的天,还有点冷叟叟,空荡荡的马路人一个行人也没有,只有床铺向前滾动的车轮子发出的响声,吴师傅和赵师傅不顾传染不传染,认真负责地、小心奕奕地拉堆着。看着他俩的身影,不由热泪盈眶!检查结果,是急性脑梗,我没同意转院,而是希望陈主任尽最大努力医治,陈主任答应了。马上从别的医院调药、抢救,几天后,在陈主任的努力下,在护士们特别是在护工吴师傅的日夜辛苦照看照顾下,先生的命又救了回来!
一次又一次的经历着生死,先生一住已是七年。他现在已基本上完全失智失能了,这是每一个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况。但医院没有放弃、医生没有放弃、护工没有放弃。他(她)们仍尽心尽责的关怀着、治疗着、护理着。无论是换了主任,负责医生仍和以前同样,医德可敬!护工吴师傅,已有照顾先生六年,就象是子与父,给先生洗个澡,累的满头大汗不说,几乎浑身湿透,就是这样,一周两次照常,屎拉出了,从不谦脏,换下洗净再干净的垫上,有时我常常拘心问自己:你做的到吗?坦言,我做不到。每天日日夜夜从洗漱、喂食、管理好大小便等等等等,实在是太辛苦了。
橡树10岁之际,我唠唠叨叨写了一点。虽是平叙了一件件所发生在先生身上的事,但从每一件发生的事中,都可以看到橡树医院是一所好医院,医生、护士、护工都是非常敬业非常负责有大爱的人。心中有爱,有阳光,就是一个好医院。值10年年庆,衷心感谢橡树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,祝你们身体健康、万事如意!也衷心祝愿医院蒸蒸日上,越办越好,前程无量!
我在橡树这十年
“是那山谷的风”......激励着一个穷小子一辈子站上了祖国正叶尖兵地质岗位。“是那林中的鸟”......让我背起了行囊、拿着罗盘、放大镜、地质锤,攀上了高高的山峰,在世界各地寻找着无数的矿产。(注:七十年代,我参加地质部援外工作,去了10多个国家寻找矿产)。
2012年我老伴吴梅英在同德医院就诊,经陈杏丽主任确诊为初级“老年痴呆症”。我本人之前在1992年就查出有糖尿病、高血压,到2015年时,我们二老病情发展很快,两个女儿正在无奈之时,我在“都市快报”上就看到橡树医院徐院长在飞机上抢救病人的事迹,深受感动。我们便来到橡树医院咨询入住情况,在客服小张(张启红)的帮助下,我和老伴一同住进了橡树医院五病区。
在橡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
在五楼第一个认识的原浙一外科主任(号称杭一刀)林建灿,他教了我很多医疗知识,我跟他讲地质故事;还有一个是海洋所的钱博士,年轻时为海洋找油作了很大贡献,可惜脑子坏了,但他仍念念不忘地为国家找油;还有“芯片专家”,“气功大师......”2017年,我们迁到一病区结识了上海总工会杭州疗养院的邹大伯(90岁)。我问他,你自己的养老院不住,怎么到这里来了,他说橡树好。他行动不便,但才华横溢,一手好书法,我们天天交流,从中获益匪浅。后来他大女儿要他搬到离女儿家近的医院,邹大伯哭着求她留在橡树,不停地喊着“我死也要死在橡树!”无奈迁去......听说没多久就仙逝了。二楼还有大法官、飞行员、东北老奶三人争唱“九一八”。结交了那么多的新朋友,我仿佛又回到年轻时候的社会大家庭去了。
我理解的橡树特色
首先橡树医院针对“老年痴呆”病人,制作了“五位一体”的解决方案,又建立了一整套层层负责的管理制度,严格管理安全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护理员,组织开展认知训练活动,使病人心旷神怡、心态舒畅。食堂很重要,古人曰:重口难调。橡树基本上做到众口能调,不涨价,实在不易。橡树管理得优秀,寥寥文字,实难全部诉说。
我的病情反反复复,橡树救了我几命,我已经记不清了,我已把自己交托给橡树,这里有我信得过的医生、护士、康复师、厨师长、客服、所有人。
橡树奋斗的十年,也是我几次经历生死边缘的十年,感恩有橡树,祝福橡树十周年生日快乐,希望橡树蒸蒸日上、越来越好!
我心目中的橡树
对橡树的初始了解缘由我姨在橡树初创时她的入住开始,一眨眼橡树已迎来她建院10周年院庆。建院10年我从我姨在院六、七年间的每年探视,到两年前我母亲因大腿骨折入住橡树的经常出入,我从旁观者变为经历者,我对橡树有了更真切的了解和感情,橡树作为一个民营医疗机构,在当今国民老龄化趋势日渐严重的情况下,不急功近利、一切围绕打造橡树品牌、精耕细作,努力给入住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,创办人确实不简单!
橡树对院区的建设、使用和管理也全方面的考虑了入住患者的年龄、病况差异,因人施策,从接诊入住开始,医生、护士、护工各司其责,层层落实,给入住患者提供了一系列服务体系,全方位照顾好各类病患生活起居,给我们家属提供了最好的服务。
我心目中的橡树就像其品牌理念一样,处处体现着专业、尊重和爱。我因我的家人入住橡树而思念,母亲在哪儿,哪儿就是我的家;我也因我的家人在橡树得到全面治疗和服务而感谢橡树,是橡树让我内心温暖、踏实、放心。感恩有您——橡树!